偈二十首

堂堂兮巍巍,威威兮蕤蕤。
手携兔角杖,脚踏石乌龟。
来莫可抑,去莫可追。
而今到此,合掌趺跪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修行者形象,用生动夸张的画面传递深刻的禅意。

前两句"堂堂兮巍巍,威威兮蕤蕤"用排比句式,像电影慢镜头一样展现修行者高大威严、气度非凡的形象。接着出现两个神奇意象:"兔角杖"(兔子本不长角)和"石乌龟"(石头做的乌龟),暗示修行者超越了自然规律,达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境界。

中间两句"来莫可抑,去莫可追"用白话解释就是:想来时没人能阻挡,想走时谁也追不上。这展现了修行者来去自由、不受束缚的生命状态。

最后两句笔锋一转,这个看似狂放的高人却"合掌趺跪"(双手合十跪坐),在矛盾中揭示真谛:真正的修行不是装腔作势,而是回归本真的谦卑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"最饱满的稻穗总是低垂着头",最高境界反而最平和。

全诗通过夸张形象与朴实动作的对比,告诉我们:真正的修行不是追求外在的特立独行,而是内心达到自由后的自然流露。就像生活中那些真正的大师,往往看起来最普通。

释鼎需

释鼎需(一○九二~一一五三),号懒庵,俗姓林,长乐(今属福建)人。年二十五读《遗教经》得悟,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。踰十年归里,结庵于羌峰绝顶,三年不下山。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。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,旋随宗杲移小溪,与之分座,由此得声。泉州守请开法延福,后退处洋屿八年,晚居东西禅。二十三年卒,年六十二。为南岳下十六世,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。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一八、《五灯会元》卷二○有传。释鼎需诗,据《续古尊宿语要》所收《懒庵需禅师语》等书所录,编为一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