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是纪念屈原的,主题围绕他的悲剧命运和永恒精神展开。全诗用对比手法,既写屈原之死的遗憾,又强调他精神的不朽。
首联"怀沙一死固堪伤,千载修名实未亡"直接点题:屈原投江固然令人痛心,但他的美名流传千年从未消失。"怀沙"代指屈原的绝命词《怀沙》,这里用典自然。
颔联"举国无人君不悟,斯文有幸日争光"形成强烈对比:当时楚国无人理解屈原,但如今他的文章越来越闪耀。这两句道出了天才的孤独与后世的价值重估。
颈联用香草意象作比喻:"谗言枉以艾萧恶,正论终归兰芷香"。把诽谤比作臭草(艾萧),把屈原的品格比作香草(兰芷),说明谣言终会消散,真理永远芬芳。这是对屈原人格的诗意礼赞。
尾联"解印欲辞罗水去,祇倾罗水奠离觞"最动人。诗人想象屈原解下官印准备离开,而世人只能用汨罗江水来祭奠他。这个画面既悲壮又深情,把纪念活动写得如在目前。
全诗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,通过"生不逢时"与"精神永存"的对比,既表达对屈原的怀念,也揭示伟大灵魂超越时代的价值。最妙的是结尾的祭奠场景,让抽象的精神传承变得具体可感。
赵希鄂
赵希鄂,太祖九世孙(《宋史·宗室世系表》九)。理宗嘉熙元年(一二三七)知湘阴县。事见清光绪《湘阴县图经》卷九。今录诗二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