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
浮云悲晚翠,落日泣秋风(见《万花谷》)。
语风双燕立,袅树百劳飞。
松岛鹤归书信绝,橘洲风起梦魂香。
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群儒定是非⑴。
一千里色中秋月,十万军声半夜潮(钱塘)。
梁王旧馆已秋色,珠履少年轻绣衣(以上见《主客图》)。
语风双燕立,袅树百劳飞。
松岛鹤归书信绝,橘洲风起梦魂香。
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群儒定是非⑴。
一千里色中秋月,十万军声半夜潮(钱塘)。
梁王旧馆已秋色,珠履少年轻绣衣(以上见《主客图》)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由多个零散的佳句组成,像一幅拼贴画,展现了不同场景下的情感与思考。我们可以分段来理解:
1. 自然与时光的叹息
"浮云悲晚翠,落日泣秋风"用拟人手法写黄昏:云朵为苍翠的暮色哀伤,落日像在秋风中哭泣。这里没有直接说"我很难过",而是让自然景物替人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伤感。
2. 灵动的小景捕捉
"语风双燕立,袅树百劳飞"像两个动态镜头:燕子停在风中仿佛在说话,伯劳鸟(百劳)轻盈掠过摇曳的树枝。短短十字就拍出了鸟类的生机与自然的韵律美。
3. 孤独与思念的隐喻
"松岛鹤归书信绝,橘洲风起梦魂香"用仙鹤归巢暗示等待的信件迟迟不来,橘子洲的风却带着回忆的芬芳吹入梦境。把抽象的思念化作具象的自然意象,有种怅惘的美。
4. 对历史的冷峻反思
"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群儒定是非"批判战国时期六国只知道互相征伐(斤斧代指武力),却没有学者能明辨是非。暗含对权力争斗中思想缺失的讽刺。
5. 壮阔的江湖气象
"一千里色中秋月,十万军声半夜潮"用夸张手法写钱塘潮:月光铺满千里江湖,夜潮声如十万大军奔腾。把自然威力与战争声势类比,画面感极强。
6. 繁华落幕的感慨
结尾用梁王(汉代贵族)旧馆的秋色,对比当年穿绣衣的年轻门客(珠履少年),暗示富贵荣华终成过往,留下物是人非的淡淡哀愁。
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,从自然风物到历史沉思,既有"落日泣秋风"的细腻敏感,又有"十万军声"的磅礴气势。诗人善于用具体形象传递抽象情感,比如用"鹤归书信绝"写等待的焦灼,用"风起梦魂香"写回忆的缥缈,让读者通过画面去感受情绪,这正是古典诗词"含蓄表达"的魅力所在。
赵嘏
赵嘏(约806年——约853年),字承佑,楚州山阳(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)人,唐代诗人。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(806年)年轻时四处游历,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, 留寓长安多年,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,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。 后回江东, 家于润州(今镇江)。会昌四年进士及第,一年后东归。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, 入仕为渭南尉。 约宣宗大中六、七年(852年、853年)卒于任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