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鱼儿

三百年、人间天上,遽如许、遽如许。落花寒食东风雨,漠漠长陵抔土。魂归否。怕些不分明,又堕人笺疏。且无相负。记昔与诸贤,共谈洛下,曾识老人父。
牛衣泪,冷落闻鸡东府。风尘曾独深虑。子规声断长门晓,春梦不堪重做。千万古。但目极心伤,宛转虞兮楚。江东日暮。想野草荒田,而今何处,不待雍门鼓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摸鱼儿》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和个人哀愁的作品,用现代语言来理解,可以分成几个层次:

1. 时间与巨变 开篇"三百年、人间天上"像一声长叹,讲的是朝代更替(可能暗指明亡清兴)。"遽如许"重复两次,强调变化来得太快太突然,就像看着高楼瞬间倒塌,让人措手不及。

2. 历史遗迹的凄凉 "长陵抔土"(帝王陵墓的一捧土)和"落花寒食"(清明时凋零的花)组成画面:曾经辉煌的王朝,如今只剩风雨中的荒坟。作者担心连亡魂都找不到归处,暗喻文化传统正在被世人遗忘。

3. 知识分子的困境 提到"牛衣泪"(穷人用的麻布衣)和"闻鸡东府"(官员办公地),表现读书人在乱世中挣扎。最刺痛的是"子规声断长门晓"——杜鹃啼血(象征忠贞)的声音消失了,连做一场怀念前朝的美梦都成了奢侈。

4. 悲怆的收尾 结尾用项羽和虞姬的典故("虞兮楚"),把个人哀伤上升到千古悲情。"野草荒田"的景象比任何音乐(雍门鼓)都令人心碎,说明亡国之痛已经不需要刻意渲染,满目疮痍的现实就是最痛的哀歌。

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:镜头从宏观的朝代更迭,推到知识分子群体的困境,最后定格在荒草丛生的特写。作者没有直接说教,但每个意象都在提醒:有些珍贵的东西,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
刘辰翁

刘辰翁(1233.2.4—1297.2.12),字会孟,别号须溪。庐陵灌溪(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)人。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。 景定三年(1262)登进士第。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,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,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《须溪先生全集》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为一百卷,已佚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