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傅大士法身偈后作偈
渠本不是我(非我。),我本不是渠(非渠。)。
渠无我即死(仰汝取活。),我无渠即馀(不别有。)。
渠如我即佛(要且不是佛。),我如渠即驴(二俱不立。)。
不食空王俸(若遇御饭直须吐却。),何假雁传书(不通信。)。
我说横声唱(为信唱。),君看背上毛(不与尔相似。)。
乍如谣《白雪(将谓是《白雪》。)》,犹恐是巴歌⑴。
渠无我即死(仰汝取活。),我无渠即馀(不别有。)。
渠如我即佛(要且不是佛。),我如渠即驴(二俱不立。)。
不食空王俸(若遇御饭直须吐却。),何假雁传书(不通信。)。
我说横声唱(为信唱。),君看背上毛(不与尔相似。)。
乍如谣《白雪(将谓是《白雪》。)》,犹恐是巴歌⑴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叫《读傅大士法身偈后作偈》,是作者在阅读了傅大士的法身偈后所作的。下面我用现代语言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。
首先,诗的前四句“渠本不是我,我本不是渠。渠无我即死,我无渠即余。”是在讲述一个哲理,意思是说,我和你,我和他,其实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,不能把我和你,我和他混为一谈。如果我没有你,你就死了;如果我没有什么,那我也剩不下什么了。这里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性。
接下来,“渠如我即佛,我如渠即驴。二俱不立。”这两句是说,如果你像我一样,那你就是佛;如果我像你一样,那我就是驴。这里作者通过“佛”和“驴”这两个极端的比喻,来表达一个观点:无论我如何变化,都不能失去自我,失去自我,那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然后,“不食空王俸,何假雁传书。”这两句诗是说,我不要那些虚假的荣誉和名声,也不需要用书信来传达心意。这里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、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。
再看,“我说横声唱,君看背上毛。不与尔相似。”这里的“横声唱”指的是自己独特的声音,而“背上毛”则是比喻自己的特点。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,我的声音和特点都是独特的,和其他人不一样。
最后,“乍如谣《白雪》,犹恐是巴歌。”这句诗是在说,我的作品虽然看起来像是优美的《白雪》谣曲,但也许实际上是粗俗的巴歌。这里作者在自嘲,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“我”与“他”的关系的探讨,表达了对个体独立、追求真实、不拘小节等人生哲理的思考。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,富有哲理,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魅力。
本寂
本寂(840年-901年)俗姓黄,名元证,又名崇精,福建蒲田县人,晚唐名僧,为佛教“曹洞宗”始创人之一。唐天复元年(901年),62岁的本寂圆寂,葬于寺西百步的凤形坊,塔名“福园”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被加封为“宝藏元证大师”。本寂“文辞遒丽,富有法才”,著有《解释洞山五位显诀》、《住寒山子诗》,后人又辑得《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》、《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》2种存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