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友人朱弘裕归潼川

君入谏垣初,谏垣井初甃。
自烹五色石,细补青天漏。
天门北望何渺茫,有兽毛色金丝黄。
双目夹镜齿如锯,啮人颅骨食人肠。
小臣爱国不爱死,飞章直入天门里。
蝇头细字三千馀,重为邦家说伦纪。
扶桑日出天鸡鸣,玉皇稳卧犹未醒。
左右传言卿大戆,干母之蛊不可贞。
西南有州大如斗,烦卿暂去作慈母。
腹中春意万斛深,遍历郊坰活枯朽。
谪居下土今六年,西风翩尔来朝天。
天门深迥如昨日,扁舟依旧归西川。
丈夫怀抱无好恶,但得志行心自乐。
此身亦是水上沤,禄食何须计厚薄。
君不见黄仲昭,翰林诗思翻天瓢。
秪为身居密勿地,不为天子赋元宵。
又不见林贵实,横班独立称直笔。
披肝苦为纲常谋,神鬼闻之皆欲泣。
吾邦文物古来多,清风劲节今相摩。
我因送君发豪气,铜壶击破为我歌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正直官员被贬官又重返朝廷的故事,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官场现实和文人风骨。

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:

第一部分(开头到"遍历郊坰活枯朽"): 用"补青天"比喻朋友当谏官时尽心尽力纠正朝政错误。但朝廷就像沉睡的玉皇大帝,听不进忠言,反而把直言进谏的朋友贬到西南小地方当官。有趣的是,诗人把朝廷比作长着金毛獠牙的吃人猛兽,把忠臣比作不怕死的小臣,这种夸张比喻生动展现了官场的凶险。

第二部分("谪居下土今六年"到"禄食何须计厚薄"): 写朋友被贬六年后重新回朝,但朝廷还是老样子。诗人劝朋友看开些,人生就像水泡一样短暂,不必太计较官职高低,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。

第三部分("君不见黄仲昭"到最后): 举了历史上两个著名清官的例子,说明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坚持正义的官员。最后诗人豪气大发,击破铜壶(一种夸张动作)为朋友送行唱歌,展现出不畏权贵的文人傲骨。
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 1. 用神话故事比喻现实,把严肃的官场斗争写得生动有趣 2. 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骨气:明知会得罪权贵也要说真话 3. 最后击壶高歌的场景特别有画面感,能感受到诗人的豪迈 4. 告诉读者:做人要坚持原则,不必太在意得失,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

就像现代人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,诗人告诉我们:保持初心最重要,名利都是暂时的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