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拔可藏林晚翠遗札装卷属题(乙亥)
晚翠学早成,岂独擅词翰。
作诗似王令,齿弱语殊悍。
才多识岂寡,事去头可断。
惟馀一卷诗,谁敢加点窜。
使能极所诣,意恐光宣冠。
方君野狐精,我则不鸣雁。
记君援琴日,我发甫胜丱。
侧闻杀朝士,已发忧时叹。
卌年几棋局,每变辄召乱。
逃虚与医国,吾念杂冰炭。
石交馀一友,宁以生死判。
龂龂表芳洁,箧底收断烂。
装成比瑰宝,不作耳目玩。
风义非所矜,兴亡此堪案。
作诗似王令,齿弱语殊悍。
才多识岂寡,事去头可断。
惟馀一卷诗,谁敢加点窜。
使能极所诣,意恐光宣冠。
方君野狐精,我则不鸣雁。
记君援琴日,我发甫胜丱。
侧闻杀朝士,已发忧时叹。
卌年几棋局,每变辄召乱。
逃虚与医国,吾念杂冰炭。
石交馀一友,宁以生死判。
龂龂表芳洁,箧底收断烂。
装成比瑰宝,不作耳目玩。
风义非所矜,兴亡此堪案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陈宝琛为好友李拔可收藏的林旭(字晚翠)遗作题写的。全诗通过追忆林旭的才华与气节,抒发了对时代动荡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。
前八句盛赞林旭年少成才:他不仅诗词出众("擅词翰"),诗风像宋代诗人王令般刚劲有力("语殊悍")。虽然年轻但见识不凡,在危难关头宁可断头也不屈服(影射林旭参与戊戌变法被害)。留下的诗作精妙绝伦("谁敢加点窜"),若能充分发展,其成就可能成为晚清诗坛之冠。
中间十句转入时代悲叹:诗人自谦比不上林旭的才华("我则不鸣雁"),回忆听闻林旭被害时自己刚成年("发甫胜丱")。四十年来政局如棋局般变幻("几棋局"),每次变动都引发动乱。无论隐居避世("逃虚")还是救国济民("医国"),都让人内心冰火交织般矛盾。
最后八句落脚友情:如今故交只剩李拔可一人,生死不能阻隔情谊。李拔可精心整理林旭残稿("箧底收断烂"),不是当作玩物,而是珍藏瑰宝。这种风范不是为了标榜自己,而是通过保存这些见证兴亡的诗稿("兴亡此堪案"),让后人铭记历史。
全诗亮点在于将个人才情、时代悲剧与深厚友情熔于一炉。写林旭突出其"少年烈士"形象,写时代展现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,写友情则体现文化人对精神传承的执着。最后"兴亡此堪案"一句,点明保存文献的真正意义在于记录历史教训,这在今天仍具启示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