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离开京城前往灵岩山弘法的场景,充满禅意和哲理。
前两句写高僧带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京城,准备去东方弘扬佛法。"瓶钵"指僧人化缘用的水瓶和饭钵,暗示修行生活的简朴。"振东方"则展现了他传播佛法的宏愿。
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表现佛法精髓:黄龙山下传授禅宗心法,白鹤泉边开设讲经道场。"甘露"象征佛法滋润众生,"旃檀香"比喻佛法馨香远播。这两个比喻都在说佛法无论何时何地都纯净美好。
最后两句最有意思:请师父继续唱诵禅宗奥义,那些像"兔角龟毛"(根本不存在的东西)般的玄妙道理,尽可以自由发挥。这里用幽默的比喻,既表现了禅宗"不立文字"的特点,又透露出对深奥佛理的从容态度。
全诗通过简练的意象,把严肃的佛法传播写得生动有趣。特别是最后用神话动物作比,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:真正的智慧往往超越常规认知,需要用心感悟。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,正是禅诗的魅力所在。
鲜于侁
(1019—1087)宋阆州人,字子骏。仁宗景祐五年进士。为江陵右司理参军。神宗熙宁初,除利州路转运判官,升副使兼提举常平。时行新法,拒不散青苗钱,且捕械贪吏,不私姻戚。苏轼称其“上不害法,中不废亲,下不伤民”。徙京东西路转运使,所荐刘挚、李常等,多旧党知名者。元丰中知扬州,坐事罢。哲宗立,起为京东路转运使。后除集贤殿修撰,知陈州卒。精于经术,尤长于《楚辞》。有《诗传》、《易断》等。全宋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