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鹤仙 梨花
院深人寂寂。
怯细雨朝寒,睡浓无力。
临轩一声笛。
甚惊心难定,玉阶孤立。
蜂翻蝶集,便迷了归途应忆。
想人间薄幸春风,肯为百花无色。
难觅。
笼烟疑粉,掩月摧妆,旧踪还失。
青苔雪积。
倚栏畔,总狼藉。
恐枝头寒重,子规啼血,早把冰容染湿。
待黄昏,银烛擎时,探春消息。
怯细雨朝寒,睡浓无力。
临轩一声笛。
甚惊心难定,玉阶孤立。
蜂翻蝶集,便迷了归途应忆。
想人间薄幸春风,肯为百花无色。
难觅。
笼烟疑粉,掩月摧妆,旧踪还失。
青苔雪积。
倚栏畔,总狼藉。
恐枝头寒重,子规啼血,早把冰容染湿。
待黄昏,银烛擎时,探春消息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以梨花为线索,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抒发,展现了春天里梨花的美丽与脆弱,以及人生的无常和感伤。
上片写梨花在清晨的孤独与脆弱。开篇"院深人寂寂"营造出幽静的氛围,细雨和寒意让梨花显得娇弱无力。突然的笛声惊醒了梨花,也惊醒了赏花人,暗示美好易逝的忧虑。"蜂翻蝶集"看似热闹,却暗指繁华背后的迷失。最后两句以春风薄幸、不为百花留情的比喻,道出自然规律的无情。
下片进一步深化梨花的悲剧美。"难觅"二字带出追寻的徒劳,烟雾般的花瓣、月光下凋零的妆容,都是转瞬即逝的美。"青苔雪积"的意象将纯洁与衰败并置。子规啼血的典故加重了悲情色彩,将梨花比作被泪水打湿的容颜。结尾在黄昏点烛寻春的举动,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执着却徒劳的追寻。
全词最动人的是以花喻人的双重意境:既真实描写了梨花的盛开与凋零,又暗喻人生中美好而短暂的青春、爱情或理想。作者用"怯""惊""恐"等字眼赋予梨花人的情感,使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浑然一体。那些看似在写花的句子,其实都在写人内心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伤。
艺术特色上,通篇采用"以乐景写哀"的手法——蜂蝶飞舞、银烛探春这些本该欢快的场景,反而衬托出更深的惆怅。意象选择极具张力:雪白梨花与子规啼血、清晨细雨与黄昏烛光形成强烈对比,强化了生命绚烂与脆弱并存的矛盾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