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带着僧人漫步山间,聆听溪水声,并让仆人整理竹林的情景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自然的极度热爱,甚至到了"病入膏肓"的程度,并认为这样度过余生才不会辜负山林的灵性。
全诗通过四个画面展现山居生活的闲适: 1. 第一句写与僧人漫步听溪,体现了超脱尘世的悠然心境 2. 第二句写整理竹林,展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日常 3. 第三句用夸张的"病入膏肓"形容对山水的痴迷,反而成了自豪 4. 最后以"不愧山灵"作结,表达要以热爱自然的生活方式来回报大山的馈赠
诗人用简单的生活场景,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: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功名利禄,而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。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,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尤其值得品味。诗中"泉石膏肓"的自我调侃,既幽默又真挚,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山林发自内心的热爱。
苏钦
苏钦,字伯臣,一字伯承(清乾隆《仙游县志》卷二九),仙游(今属福建)人。徽宗宣和六年(一一二四)进士,调惠州录事参军。历知闽清、闽县、新建县。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一一五四),擢知巴州(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一六七)。二十八年,知阆州,寻除利州路转运判官、转运使,卒于官。有《两汉提要》十卷(《仙游县志》卷三三),已佚。事见《莆阳文献》列传第一八。今录诗十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