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 其一 (一九**年)学字
学字从唐始,入晋自无难。
忽然特喜汉魏,濡笔几多年。
抛弃斯翁纤弱,沉醉两周六国,姿态重如山。
殷契近原始,取彼利刀尖。
好奇险,贪丑拙,不需妍。
不择毛锥软硬,触纸间方圆。
回到宋元涉猎,顿悟有清知变,大胆叛前贤。
篆隶草行简,融我笔毫间。
忽然特喜汉魏,濡笔几多年。
抛弃斯翁纤弱,沉醉两周六国,姿态重如山。
殷契近原始,取彼利刀尖。
好奇险,贪丑拙,不需妍。
不择毛锥软硬,触纸间方圆。
回到宋元涉猎,顿悟有清知变,大胆叛前贤。
篆隶草行简,融我笔毫间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讲的是作者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,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:
1. 学书法的起点 作者一开始从唐代书法入门(唐楷规矩),后来发现晋代书法(如王羲之)其实也不难掌握。但学着学着突然迷上了更古老的汉魏时期书法(比如隶书、魏碑),一练就是好多年。
2. 审美的转变 他不再喜欢秦朝李斯那种纤细的风格,反而痴迷于周朝和战国时期(比如青铜器铭文、石鼓文)那种厚重有力的字。后来连商朝的甲骨文都研究上了——因为那种用刀刻的尖锐线条特别带感。
3. 独特的书法观 作者开始追求"不完美"的美:故意写得险峻、粗拙,反而不爱工整漂亮。不管用哪种毛笔(软的硬的),下笔就要写出方圆变化,甚至敢打破传统,把宋元明清各代的技巧都拿来改造。
4. 终极目标 最后他把篆书、隶书、草书、行书甚至简牍上的字全融合在一起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简单说就是:不迷信古人,把所有朝代的精华"一锅炖",酿出自己的味道。
精髓提炼 这就像一个人学音乐:先练钢琴考级(唐楷),后来玩爵士即兴(晋代行书),突然爱上摇滚的原始力量(汉魏碑刻),最后把民谣、电子、嘻哈全混成自己的歌——关键不是模仿谁,而是敢打破规则,找到最真实的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