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兰花慢(登楼观稼作)
无言凭燕几,爱香袅、博山炉。正暖日辉辉,晴云淡淡,千里平芜。田家尽收刈了,见牛羊、下垅暝烟孤。闻说丰年景致,老农击攘呜呜。
狂夫。素乏良图。从上策、赋归欤。有千亩松筠,三洲风月,尽遂吾初。凭谁去西塞岸,问玄真、此意果何如。寂寞无人共乐,醉乡是我华胥。
狂夫。素乏良图。从上策、赋归欤。有千亩松筠,三洲风月,尽遂吾初。凭谁去西塞岸,问玄真、此意果何如。寂寞无人共乐,醉乡是我华胥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田园丰收的闲适画面,同时透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自然的向往。
上片(前半部分): 1. 开头写作者默默靠在矮桌上,闻着香炉里飘出的袅袅烟雾,营造出宁静的氛围。 2. 接着用"暖日""晴云"等意象描绘晴朗开阔的田野景象,展现秋收时节的平和画面。 3. 通过"牛羊下垅""老农击攘"等细节,生动呈现农家丰收后的喜悦场景。老农高兴得手舞足蹈,甚至发出"呜呜"的欢呼声。
下片(后半部分): 1. 作者自称"狂夫",坦言自己不善官场谋略,暗示对仕途的失望。 2. 表达归隐意愿,向往拥有"千亩松筠""三洲风月"的田园生活,希望能实现最初的人生理想。 3. 最后以孤独饮酒作结,说醉乡就是自己的理想国(华胥),透露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的寂寞。
全词特色: - 运用对比手法:热闹的丰收场景与作者内心的孤寂形成反差 - 语言朴实自然:没有华丽辞藻,像"老农击攘呜呜"这样口语化的表达很接地气 - 情感真挚:既有对农民喜悦的共情,也有对自己处境的坦然面对
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,它既写出了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丰收喜悦,又表达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心理,容易引起读者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