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邵孟清风过
乐居泰定山,岂减独乐园。
但恨山中翁,奄忽归九原。
我来不及识,风流被后昆。
见尔眉骨似,惊嗟翁尚存。
借问昔手植,今应茂墙藩。
高松垂雨鬣,大竹引霜根。
种木在闾里,种德在子孙。
家有三绝编,德乃一代尊。
闭门勤读此,勿使绝微言。
但恨山中翁,奄忽归九原。
我来不及识,风流被后昆。
见尔眉骨似,惊嗟翁尚存。
借问昔手植,今应茂墙藩。
高松垂雨鬣,大竹引霜根。
种木在闾里,种德在子孙。
家有三绝编,德乃一代尊。
闭门勤读此,勿使绝微言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一位已故长辈的怀念和敬仰,以及他对家族品德传承的思考。
开头四句说:我住在泰定山很快乐,但这里比不上独乐园(可能指逝者生前住的地方)。遗憾的是山中那位老人突然离世,我来不及认识他,只能从后代身上感受他的风范。
中间部分描写:看到你(逝者的后代)的眉眼很像老人,恍惚间以为老人还在世。问起老人当年亲手种的树木,现在应该已经茂盛地长在墙边了——高大的松树挂着雨滴,粗壮的竹子扎根土地。这里用树木的生长暗示品德的传承。
最后点明主旨:在院子里种树能美化环境,给子孙种下美德才是真正的财富。家里有珍贵的典籍(三绝编),但更重要的是传承高尚品德。关起门来好好研读这些典籍,不要让先人智慧的微言大义失传。
全诗通过树木、容貌等具体事物,把"传承"这个抽象概念写得生动可感。最打动人的是"见尔眉骨似,惊嗟翁尚存"这句,一个恍惚间的错觉,道尽了对逝者的思念。诗人想告诉我们:真正的传家宝不是物质财富,而是精神品德。
晁公溯
晁公溯:一作晁公遡,字子西,济州巨野(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)人,晁公武弟。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。史籍无传,据本集诗文,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、洛州军事判官、施州通判,绍兴末知梁山军。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,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,累迁兵部员外郎。著有《嵩山居士文集》54卷,刊于乾道四年,又有《抱经堂稿》等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