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曾纪泽联

扬厉声名二十年,恢先世无外规模,绝学号能传墨子;
谈笑折冲七万里,为中朝别开风气,乘槎何处觅张骞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对联是悼念晚清外交家曾纪泽的,用大白话来解析它的魅力:

上联夸曾纪泽的本事—— 说他二十年来名声显赫,继承了祖辈(曾国藩)开拓的眼界格局,更把冷门的学问(比如外交、西方知识)钻研得像古代思想家墨子一样精深。这里用"墨子"既暗示他学问特别,又暗合墨子擅长防御的本事(对应曾纪泽守卫国家利益)。

下联赞他的外交成就—— 说他谈笑间就能化解外交危机("折冲"指外交较量),替闭关锁国的清朝打开了新风气。最后用"乘槎觅张骞"的比喻很妙:张骞是汉代开拓西域的英雄,坐木筏(槎)出使远方;这里说"现在曾纪泽走了,我们该去哪儿找这样的外交开拓者呢?",既有对前辈的致敬,又突显曾纪泽的不可替代。

全联用"墨子""张骞"这些历史标杆作参照,把曾纪泽的学问、外交贡献写得既高大又接地气。最打动人心的,是最后那个问句——不是直接说"他多伟大",而是用"我们该去哪再找个这样的人",让惋惜之情扑面而来。

陈宝箴

陈宝箴(1831年-1900年7月22日),谱名陈观善,字相真,号右铭,晚年自号四觉老人,江西义宁(今江西九江修水县)客家人,晚清维新派政治家。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、学政江标等办新政,开办时务学堂,设矿务、轮船、电报及制造公司,刊《湘学报》,被光绪帝称为“新政重臣”的改革者,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,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。后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、叶德辉的攻讦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戊戌政变爆发,百日维新宣告失败,陈宝箴以“滥保匪人”被罢黜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7月22日去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