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《回波乐·其七十六》描绘了一幅在特定节日里发生的悲伤场景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。我们可以逐句来分析:
1. 祭四时八节日(此句衍一字),家家总哭声。 - 这里提到的是祭祀活动,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。即使是在这样的节日里,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悲痛的声音。 - 这里的“四时八节日”指的是不同季节和时令下的节日,意味着几乎每个节日都是悲伤的。
2. 侍养不孝子,酒食祭先灵。 - 这句话说明了在这些节日里,家人虽然很悲伤,但还是尽自己所能去祭拜逝去的亲人。 - 虽然家里有不孝的儿子,但他们仍然要按照习俗,用酒食来祭祀先人。
3. 将(一作「总」)被外鬼哭,家亲本无名。 - 这句诗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,描述了即使是对逝去亲人的祭拜也无法驱散外来的哀愁。 - “外鬼哭”可以理解为家庭外的其他哀痛或不幸事件,而“家亲本无名”则可能暗示即使是亲人的名字或记忆也已经被遗忘。
4. 一郡巡门鬼,噇尽捖鸣(一作「碗名」)声。 -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景象:整个郡城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哀嚎和哭泣的声音。 - “一郡巡门鬼”是比喻性的说法,意指整个郡城都沉浸在哀痛之中,仿佛每户人家都有哀悼的声音。
这首诗通过节日祭拜的场景,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庭矛盾和悲伤情感,以及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悼。诗人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,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悲哀与无力感。整体来看,这首诗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,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
王梵志
卫州黎阳人。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。幼时家境尚殷富,多读诗书,曾有妻室儿女,中年后家业败落,遂皈信佛教。晚况萧条,享年逾七十。喜作诗宣弘佛理,劝诫世人,多用村言俚语,唐时民间流传颇广。有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