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鸣寺四首 其四

后庭玉树已成尘,十里台城柳不春。
留得景阳宫井在,他年更欲辱何人(胭脂井即所谓辱井,在鸡鸣寺畔。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借南京鸡鸣寺旁的胭脂井(又称辱井)为切入点,用历史典故暗喻兴衰荣辱。

前两句写南朝陈后主的亡国旧事:当年宫廷里奢靡的"玉树后庭花"早已化为尘土,十里台城的柳树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。这里用"玉树"和"柳不春"形成对比,暗示繁华易逝。

后两句聚焦景阳宫井(即胭脂井):这口井之所以被历史记住,是因为陈后主带着妃子在此躲藏被俘的耻辱。诗人反问"将来还会羞辱谁呢",表面是问井,实则警示后人——历史就像这口井,会不断见证新的荒唐与耻辱。

全诗通过一口古井串联古今,用举重若轻的笔法提醒人们:骄奢淫逸终将招致耻辱,而历史总会用它的方式记录这一切。诗人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让一口沉默的古井发出震耳欲聋的警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