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
南越逢初伏,东林度一朝。曲池煎畏景,高阁绝微飙。
竹簟移先洒,蒲葵破复摇。地偏毛瘴近,山毒火威饶。
裛汗絺如濯,亲床枕并烧。坠枝伤翠羽,萎叶惜红蕉。
且困流金炽,难成独酌谣。望霖窥润础,思吹候生条。
旅恨生乌浒,乡心系洛桥。谁怜在炎客,一夕壮容销。
竹簟移先洒,蒲葵破复摇。地偏毛瘴近,山毒火威饶。
裛汗絺如濯,亲床枕并烧。坠枝伤翠羽,萎叶惜红蕉。
且困流金炽,难成独酌谣。望霖窥润础,思吹候生条。
旅恨生乌浒,乡心系洛桥。谁怜在炎客,一夕壮容销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广州王园寺度过酷热夏日的感受,同时表达了对北方亲友的思念。全诗围绕"炎热"和"思乡"两个主题展开。
前半部分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南方的酷暑:池水被晒得滚烫像在煎煮,高楼上却没有一丝凉风。人们不停地往竹席上洒水降温,蒲扇摇破了还在用。湿热的环境让衣服像被水泡过,床和枕头都热得像被火烧过一样。连树枝上的鸟儿都被晒伤,美丽的红蕉叶也枯萎了。
后半部分转向抒情:在这样流金铄石的酷热中,作者独自一人无法借酒消愁,只能盼着下雨降温。这种煎熬勾起了他的乡愁,身在南方蛮荒之地(乌浒),心却系着故乡洛阳的洛桥。最后感叹:谁能理解这个被炎热折磨的游子,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许多呢?
诗歌的魅力在于: 1. 用生活化的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南方的酷热 2. 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思乡之情自然结合 3. 结尾的"一夕壮容销"用夸张手法,突出炎热和乡愁的双重折磨
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,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岭南夏日的独特气候,也能体会游子在他乡的孤寂。
刘言史
刘言史(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),唐代诗人。藏书家,赵州邯郸人。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,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。少尚气节,不举进士。与李贺同时,工诗,美丽恢赡,自贺外世莫能比。亦与孟郊友善。初客镇襄,尝造节度使王武俊。武俊好词艺,特加敬异卒后,葬于襄阳。孟郊作歌哭之。言史著有歌诗六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曾旅游金陵、潇湘、岭南等地。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,颇好文学,为之请官,诏授枣强县令,世称“刘枣强”,但未就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