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西杨梅

炎炎火树照千山,南客应同荔子看。
金谷人游红步障,玉房仙炼紫华丹。
猩唇泣露珊瑚软,鹤顶迎风玛瑙寒。
若使汉宫知此味,又添飞驿上长安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城西杨梅成熟时的壮观景象,以及它令人垂涎的美味。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,将杨梅写得既美丽又珍贵。

首联"炎炎火树照千山,南客应同荔子看",用"火树"形容满山红艳的杨梅树,说它们像火焰一样照亮了群山。来自南方的客人看到这景象,应该会联想到同样著名的荔枝。这里通过对比,突出了杨梅的诱人。

颔联"金谷人游红步障,玉房仙炼紫华丹",把杨梅林比作贵族游玩时用的红色帷帐,又把杨梅比作仙人炼制的紫色仙丹。这两个比喻既写出了杨梅林的美观,又赋予了杨梅神秘的色彩。

颈联"猩唇泣露珊瑚软,鹤顶迎风玛瑙寒",用猩猩的嘴唇、珊瑚、鹤顶红、玛瑙这些珍贵物品来形容杨梅。说沾着露水的杨梅像猩唇一样红艳,像珊瑚一样柔软;迎风的杨梅像鹤顶红一样鲜艳,像玛瑙一样晶莹。这些比喻让读者能直观地想象杨梅的色泽和质感。

尾联"若使汉宫知此味,又添飞驿上长安",用夸张的手法说:如果汉朝的皇宫知道杨梅这么好吃,肯定会像当年运送荔枝一样,设立驿站快马加鞭地把杨梅送到长安去。这个想象既突出了杨梅的美味,又暗含了对统治者奢侈生活的讽刺。

全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想象,把普通的杨梅写得光彩夺目、珍贵异常。诗人用视觉、触觉等多角度的描写,让读者仿佛能看到、摸到、尝到那诱人的杨梅。最后的历史典故,又给诗歌增添了一层深意。

陈允平

陈允平,字君衡,一字衡仲,号西麓,宋末元初四明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鄞县)人。生卒年俱不确定,前人认为“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(1215-1220)比较合理”,“卒年疑在元贞前后,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”,暂依之。少从杨简学,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。有诗集《西麓诗稿》,存诗86首,《全宋诗》另从《永乐大典》辑3首,从《诗渊》辑50首,共计139首。有词集《日湖渔唱》和《西麓继周集》,各存词86首和123首,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,《全宋词》无另辑者,共计209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