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

轻寒天气半晴时,陇麦畦桑绿渐肥。
谁与试烟传蜡烛,且谋沽酒典春衣。
东风门巷桐花落,流水池塘燕子飞。
吟罢不堪搔短发,杜鹃祇解促春归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乡村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淡淡愁绪,语言清新自然,画面感很强。

前两句写天气和田野:"微凉的天气半阴半晴,田里的小麦和桑树绿得越来越茂盛"——用"轻寒""半晴"点出清明气候特征,"绿渐肥"用拟人手法写出植物蓬勃生长的状态,读来能感受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。

中间四句通过生活细节展现清明习俗:第三四句"谁在试燃新火传递蜡烛(清明有改火习俗),我正打算典当春衣换酒钱"——既写民间传统,又透露诗人清贫却洒脱的生活态度;五六句"东风吹落巷口的桐花,燕子掠过泛着流水的池塘"——落花与飞燕形成动静对比,桐花白、春水绿、燕子黑的色彩搭配,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日小景。

最后两句流露感伤:"写完诗忍不住挠挠短发(愁绪难解),杜鹃鸟只顾着催促春天离开"——用"搔短发"这个动作表现烦躁,借杜鹃啼春的典故(传说杜鹃啼叫会催走春天),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无奈。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清明vlog,有天气报告、民俗特写、风景空镜,最后定格在诗人望着春色叹息的镜头,让读者既看到明媚春光,又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惆怅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