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题岘山寺

岘山千古寺,高枕碧山阳。
说法天花乱,参禅毳衲香。
柳风莺送韵,松露鹤沾裳。
拟去山中老,山中日月长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千年古寺的宁静禅意,充满自然与修行交融的美感。

前两句点明地点——岘山上的古老寺庙,背靠青翠山峦而建。"高枕"二字既写寺庙依山而立的地势,又暗含寺庙如枕山而眠的安详姿态。

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寺庙生活:僧人讲经时仿佛天女散花般妙语连珠,修行者打坐时粗布袈裟都染上禅香。寺外柳枝间黄莺啼鸣,晨露从松针滴落沾湿鹤羽。这些意象将佛门清净与自然生机完美结合,既有"天花乱坠"的佛典典故,又有"柳风鹤露"的实景描写。

最后两句表达诗人向往:想要隐居在这山中终老,因为这里的时光悠长宁静。"日月长"三字既写山居时间感知的缓慢,也暗含修行者超脱尘世的时间观。

全诗通过视觉(碧山、柳莺)、听觉(说法、莺韵)、嗅觉(禅香)、触觉(露沾裳)等多重感官描写,营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修行圣地。诗人没有直接说理,而是让读者通过这些鲜活的画面,自己体会山寺生活的超然意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