谒先烈徐锡麟墓

入官头角便峥嵘,霹雳全教薄海惊。
碧血一腔催后觉,黄花三月继先声。
拚将赤手歼胡祚,取出丹心照皖城。
今日纪功多制像,似应金铸首先生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歌颂了革命先烈徐锡麟的英雄事迹,用充满力量的语言刻画了一位为革命献身的志士形象。

首联"入官头角便峥嵘,霹雳全作薄海惊"用两个生动的比喻,说徐锡麟一进入官场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(头角峥嵘),他的革命行动像惊雷一样震撼全国(薄海惊)。这里"霹雳"既指他策划的起义行动,也暗示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。

颔联"碧血一腔催后觉,黄花三月继先声"用"碧血"象征烈士的鲜血,"黄花"暗指黄花岗起义。意思是徐锡麟的牺牲唤醒了更多人(催后觉),后来的革命者继承了他的事业(继先声)。

颈联"拚将赤手歼胡祚,取出丹心照皖城"直接描写他的革命行动。"赤手"表示空手搏斗的勇气,"丹心"是赤诚之心,"胡祚"指清朝统治。这两句生动展现了他徒手对抗清廷、用热血照亮安徽的壮举。

尾联"今日纪功多制像,似应金铸首先生"说现在纪念先烈的方式很多,但最应该用金子为徐锡麟铸像。这里"首先生"既是对徐锡麟的尊称,也暗示他应该是革命先驱中的第一位。

全诗用"碧血""丹心""赤手"等鲜活的意象,配合"霹雳""金铸"等有力比喻,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革命者形象。诗人没有空洞说教,而是通过具体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先烈的英勇精神,这种精神至今仍在激励后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