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海

仲夏发会稽,乍秋别勾章。
拟杭黑水海,首渡青龙洋。
南条山已断,北界水何长。
近远浪为国,周围天作疆。
川后偶安恬,天吴亦屏藏。
荡桨乘月疾,挂席逐风扬。
零露拂蟠木,旭日耀扶桑。
我行无休隙,此去何渺茫。
东海蹈仲连,西溟遁伯阳。
轻名冀道胜,重己企时康。
孰谓情可陈,旅念坐自伤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海上航行的经历,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。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

1. 航行经历(前12句):
诗人从会稽出发,经过勾章,驶向茫茫大海。诗中用"黑水海"、"青龙洋"等词语形容海面的壮阔,用"南条山已断"表现陆地的远去。海天一色,浪涛汹涌,但有时也会风平浪静。诗人昼夜不停地划船前进,看着月亮升起、太阳东升,继续着渺茫的航程。

2. 历史典故(中间4句):
诗人提到两位历史人物:鲁仲连(宁可投海也不屈服于强权)和老子的老师伯阳(道家代表人物)。这里暗示诗人向往他们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境界。

3. 人生感悟(最后4句):
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:看轻虚名,重视道德修养;珍视自身,期盼时代安康。最后感叹旅途中的孤独与感伤,说明即便有高尚追求,人在旅途中仍难免寂寞。
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
- 用生动的海洋景象展现壮阔的旅途
- 通过历史典故表达精神追求
- 在冒险旅程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
- 语言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

诗人将一次实际的海上航行,升华为人生的精神之旅,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,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