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马寺丞秋日寄明复先生

秋阴闭秋色,何处动悲凉。
有叟傅岩隐,明时潘鬓苍。
残书几箧蠹,寒菊半篱荒。
惟学春秋者,时时到草堂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萧瑟的场景,同时刻画了一位隐居老学者的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学者的敬重之情。

开头两句"秋阴闭秋色,何处动悲凉"营造出阴沉的秋日氛围,整个秋天似乎都被阴云笼罩,让人感到莫名的悲凉。这种环境描写为全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。

中间四句重点描写了一位隐居的老学者。这位老人像古代贤人傅说一样隐居在岩石之间,虽然生活在清明时代,却已满头白发("潘鬓苍"是借用古代美男子潘安白发典故)。他的藏书被虫蛀得残缺不全,篱笆边的菊花也因寒冷而凋零。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老人清贫孤寂的生活状态。

最后两句点明主题:虽然环境艰苦,但这位研究《春秋》的老学者依然坚持治学,时常有人来他的草堂请教。这体现了学者淡泊名利、专注学问的精神,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治学态度的赞赏。

整首诗通过秋天景色的烘托和学者生活细节的刻画,赞美了甘于清贫、潜心学问的高尚品格。语言朴实自然,意境深远,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。

石介

石介(1005-1045)字守道,一字公操。兖州奉符(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)人。北宋初学者,思想家。宋理学先驱。曾创建泰山书院、徂徕书院,以《易》、《春秋》教授诸生,“重义理,不由注疏之说”,开宋明理学之先声。世称徂徕先生。“泰山学派”创始人。关于“理”、“气”、“道统”、“文道”等论对“二程”、朱熹等影响甚大。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、道教、标榜王权,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。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。曾作《怪说》等文,抨击宋初浮华文风。著有《徂徕集》二十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