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舫吟
狭路忽相逢,欲让如何得。
彼此各争先,必至同倾侧。
于中有一人,退步行几尺。
不惟他跃然,己亦成让德。
苟能持此心,远足行蛮貊。
是以读书人,理胜则明白。
愚贱好用专,悻悻不能释。
格斗起微嫌,诤论级胶执。
天下互纷纭,周道何曾直。
翻思古之人,感慨今之日。
彼此各争先,必至同倾侧。
于中有一人,退步行几尺。
不惟他跃然,己亦成让德。
苟能持此心,远足行蛮貊。
是以读书人,理胜则明白。
愚贱好用专,悻悻不能释。
格斗起微嫌,诤论级胶执。
天下互纷纭,周道何曾直。
翻思古之人,感慨今之日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,但蕴含着深刻的人际相处智慧。
开头描述了一个常见的困境:两个人在狭窄的小路上迎面相遇,谁都不肯让路,结果可能两败俱伤。这时有个人主动后退几步,不仅让对方顺利通过,自己也展现了谦让的美德。这个画面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堵车、排队时的摩擦,作者用这个比喻说明:退一步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。
接着诗人升华了这个道理:如果人人都能保持这种谦让的心态,就算走到偏远蛮荒之地也能畅通无阻。读书人之所以明事理,就是因为他们懂得"道理比面子更重要"。而普通人常常固执己见,为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,甚至大打出手,就像现在网络上常见的键盘侠互撕。
最后诗人感叹:看看现在社会上各种纷争(就像诗中说的"天下互纷纭"),哪有真正的对错可言?对比古代圣贤的处世之道,更让人感慨现代人常常为小事斤斤计较。
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"狭路相逢"这个具体场景,讲透了"退让不是软弱"的处世哲学
2. 对比"明理人"和"固执者"的不同选择,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自己的行为
3. 结尾的古今对比,让人自然反思:我们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?
就像现在开车遇到窄路会车,谁先打双闪示意让对方先过,其实最终大家都节省了时间。诗人想说:生活中很多矛盾,往往只需要一个主动退让的善意就能化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