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隐士生活,充满了自然野趣和禅意。
开头两句写诗人走进松萝掩映的山路,悠闲地躺在云雾缭绕的石顶上。这种随性自在的状态,立刻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惬意。
中间四句用生动的对比展现山中的神奇:半夜能听到虎啸(说明环境原始野性),但盛夏却没有蚊虫(暗示高处清凉洁净);远处的城郭像一幅年久褪色的古画(表现与尘世的距离),晴空下的田地像僧衣的补丁纹路(充满禅意)。这些意象都在说:这里是与俗世完全不同的净土。
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与其捧着饭碗到处化缘(指依赖他人),不如自己耕田来得踏实。这是对自食其力生活的肯定,也暗含对世俗功利的不屑。
全诗妙在把深山景物写得既真实又空灵,既有猛虎这样的危险元素,又有无蚊的舒适体验,让人感受到一种"危险的安宁"。诗人用种地比喻修行,说明真正的超脱不是逃避劳动,而是在平凡中见境界。
蒲寿宬
名或作寿晟、寿峸。宋末阿拉伯人。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。度宗咸淳间,知梅州。益、广二王航海至泉州,时寿庚为泉州守,闭城不纳。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,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。有《心泉学诗稿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