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石䂬

谁赋阿房未霁虹,祇誇复道峭淩空。那知海石驱来处,都在岩花晏坐中。

鲸背远冲千嶂雨,鳌头高占一天风。漫郎更有中兴颂,倩把苍崖仔细砻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桥(石䂬)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,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。

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:人们常夸赞阿房宫的复道(空中走廊)像彩虹般华丽,但这座石拱桥却更胜一筹——它并非人工雕琢的彩虹,而是浑然天成的奇观。三四句揭示玄机:看似鬼斧神工的海石(指桥体),其实源自山间最普通的岩花(山石)堆积;看似雄伟的建筑,本质是自然与禅意(晏坐指僧人打坐)的融合。

中间四句用夸张的比喻:桥身如巨鲸冲破群山雨幕,桥拱似神鳌头顶苍天御风而行。既写出桥梁横跨山河的磅礴气势,又暗含"鲸鳌"这类神话生物,赋予桥梁神话色彩。

结尾笔锋一转:提到唐代元结(漫郎)曾写《中兴颂》歌颂盛世,诗人建议不如把颂词刻在这座天然石桥上(砻指打磨刻字)。这里暗含深意:与其歌颂人工伟业,不如赞美这浑然天成的自然奇迹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推崇。

全诗通过"人造奇观vs自然奇迹"的对比,最终落脚于对天然之美的赞叹。诗中巨鲸、神鳌等意象既形象又充满想象力,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座横跨云海的仙桥,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比人类雕琢更震撼人心。

黄希

宋抚州宜黄人,字梦得。孝宗乾道二年进士。官终永新令。尝作《补注杜诗》,搜剔微隐,皆前人所未发,未成而卒。其子黄鹤续成之,名《黄氏补注杜诗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