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岁楼

万岁名虚得,兴亡已屡移。
楼头秋夜月,当只似当时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以一座名为"万岁楼"的建筑为切入点,用浅显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历史感悟。

前两句"万岁名虚得,兴亡已屡移"直接点题:这座楼虽然取名"万岁",但历史上朝代更替、兴衰轮转,所谓的"万岁"不过是个虚名。这里用"万岁楼"这个极具反讽意味的名字,暗示了统治者追求永恒统治的虚妄。

后两句"楼头秋夜月,当只似当时"将镜头拉远:如今楼头悬挂的秋月,想必和千百年前一样明亮。这里用永恒的月亮与短暂的人世兴衰形成鲜明对比,月亮成为历史的见证者,默默注视着人间的沧桑变幻。

全诗通过"楼"与"月"的意象对比,用短短20个字就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沉思。诗人没有直接评判历史,而是通过自然景物永恒与人世变迁的对比,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。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,正是唐诗的魅力所在。

李公异

李公异,字仲殊,号后湖居士,丹阳(今属江苏)人(《至顺镇江志》卷一九)。今录诗三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