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家 其一
代马不忘北,越禽欣南栖。
游子乍还乡,恍恍意翻迷。
入门见父母,惜我颜黑黧。
长跪进致辞,行李实惨凄。
为言不足忧,吾肠便藿藜。
诸弟出营食,顾见蓬头妻。
弟妇拜且却,小妹娇还啼。
阿长将米归,黑盐手并赍。
喜传豆角熟,不但食黄齑。
堂堂七尺躯,壮齿生久齐。
饥寒上累亲,不如跪乳羝。
游子乍还乡,恍恍意翻迷。
入门见父母,惜我颜黑黧。
长跪进致辞,行李实惨凄。
为言不足忧,吾肠便藿藜。
诸弟出营食,顾见蓬头妻。
弟妇拜且却,小妹娇还啼。
阿长将米归,黑盐手并赍。
喜传豆角熟,不但食黄齑。
堂堂七尺躯,壮齿生久齐。
饥寒上累亲,不如跪乳羝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和家中窘迫的生活状况,读来令人心酸又感动。
开篇用"代马不忘北,越禽欣南栖"的比喻,说北方的马总记得回家,南方的鸟喜欢回巢,引出游子归乡时"恍恍意翻迷"的恍惚感。这种近乡情怯的心情很真实,就像我们久别回家时既兴奋又忐忑的感觉。
接着描写到家后的场景:父母心疼他变黑变瘦,他跪着诉说在外艰辛,却安慰父母"吃野菜也能饱"。这里"藿藜"指野菜,凸显生活艰难却强装坚强。随后几个细节特别打动人:弟弟们忙着张罗食物,妻子头发蓬乱没时间打理,弟媳拘谨地行礼,小妹妹又撒娇又哭闹,大孩子捧着米和盐回来——这些画面像电影镜头,瞬间把贫困却温暖的家庭氛围展现出来。
最后几句最扎心:全家为能吃上豆角开心(平时只能吃咸菜),而堂堂七尺男儿,牙齿都长齐的年纪,却让父母挨饿受冻,自责不如会跪乳报恩的小羊羔。这里"跪乳羝"用羊羔跪着吃奶的典故,反衬自己的愧疚。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用白描手法拍纪录片:通过游子的眼睛,我们看到战乱年代普通家庭的贫困与温情,感受到一个成年人面对家人时的愧疚与无力。这种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复杂情感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产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