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歌

象纬昭垂各度躔,牛女之说从何年。
博物有志张茂先,客槎亲见织与牵。
坐令千载羽缪传,遂将浊欲秽清玄。
诗史实录百世贤,亦以俚语形歌篇。
君不见昭阳夜静玉栏边,谁知渔阳万骑横戈鋋。
何如凤箫缥缈缑山巅,举手辞世乘云軿。
我欲浩歌痛饮秋风前,仰视星斗奕奕纷罗骈。
安得壮士横笛一声吹上彻九天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七夕歌》借牛郎织女的传说,讽刺了人间的虚妄欲望,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。全诗分为三个层次:

1. 拆穿神话谎言 开头直接质疑牛郎织女传说的真实性,指出这是西晋张华(张茂先)在《博物志》里编造的故事。诗人用"浊欲秽清玄"批评这种传说污染了纯净的星空,暗示人总爱把低俗欲望强加给美好事物。

2. 对比人间悲剧 用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昭阳殿夜半私语的典故,对比安史之乱"渔阳万骑"的残酷现实。说明再美好的爱情传说,在现实灾难面前都不堪一击,暗讽世人沉迷虚幻故事却无视真实苦难。

3. 追求精神超脱 最后诗人想学仙人王子乔吹着凤箫飞升缑山,抛开世俗烦恼。他仰望星空畅饮高歌,渴望有壮士用横笛声穿透九重天——这实际是表达自己希望打破世俗枷锁,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。

全诗妙在把天文现象、神话传说、历史典故糅合在一起,表面写七夕,实则借题发挥:既嘲笑了世人编造谎言自我安慰的可笑,又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。结尾的星空浩歌尤其动人,让整首诗的格调从讽刺升华到豁达。

杜范

(1182—1245)宋台州黄岩人,字成之,号立斋。宁宗嘉定元年进士。累迁殿中侍御史,极言台谏失职之弊。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,发粟赈饥,镇压两淮饥民反抗。还朝,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,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。淳祐四年,擢同知枢密院事,次年拜右丞相,上书言五事,继又上十二事,条陈当朝利病,提出为政主张。卒谥清献。有《清献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