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在评价晚唐诗人李义山(李商隐)的诗歌风格和后世影响。
首先,诗中提到“当途不知才,辄复诋其行”,意思是当时的人不理解李商隐的才华,反而批评他的品行。这说明李商隐的诗虽然深刻,但可能因为表达含蓄、用典较多,导致当时很多人读不懂,甚至误解他。
接着,“丛台多妙喻,风雅未为病”是说李商隐的诗里有很多巧妙的比喻,虽然风格高雅,但并不会让人觉得矫揉造作。他的诗风既继承了传统“风雅”的特点,又带有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然后,“温段虽同工,弱靡难一振”提到温庭筠、段成式等诗人,他们和李商隐并称“三十六体”,风格相近,但整体上晚唐诗风偏于柔弱绮丽,缺乏雄健的气魄。
最后,“后来西昆体,乃以清丽胜”说的是宋代“西昆体”诗人(如杨亿、钱惟演等)模仿李商隐的风格,但更偏向清丽华美,少了李商隐诗中的深沉情感和复杂内涵。
整首诗的核心意思是:李商隐的诗才华横溢,但当时的人未必能真正欣赏;他的风格高雅巧妙,影响了后世,但后来的模仿者只学到了表面的华丽,没能继承他诗歌的深刻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