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李馀及第归蜀
蜀山高岧峣,蜀客无平才。日饮锦江水,文章盈其怀。
十年作贡宾,九年多邅回。春来登高科,升天得梯阶。
手持冬集书,还家献庭闱。人生此为荣,得如君者稀。
李白蜀道难,羞为无成归。子今称意行,所历安觉危。
与子久相从,今朝忽乖离。风飘海中船,会合难自期。
长安米价高,伊我常渴饥。临岐歌送子,无声但陈词。
义交外不亲,利交内相违。勉子慎其道,急若食与衣。
苦爇道路赤,行人念前驰。一杯不可轻,远别方自兹。
十年作贡宾,九年多邅回。春来登高科,升天得梯阶。
手持冬集书,还家献庭闱。人生此为荣,得如君者稀。
李白蜀道难,羞为无成归。子今称意行,所历安觉危。
与子久相从,今朝忽乖离。风飘海中船,会合难自期。
长安米价高,伊我常渴饥。临岐歌送子,无声但陈词。
义交外不亲,利交内相违。勉子慎其道,急若食与衣。
苦爇道路赤,行人念前驰。一杯不可轻,远别方自兹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写给朋友李馀的送别诗。李馀考中进士后要回四川老家,诗人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和惜别之情。
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:
1. 祝贺朋友高中(开头到"得如君者稀") 诗人用四川的高山比喻科举之路的艰难,说李馀就像喝着锦江水长大的才子,虽然考了九年都没中,但第十年终于金榜题名。这就像得到了登天的梯子,可以带着功名衣锦还乡,是人生难得的荣耀。
2. 对比古今("李白蜀道难"到"会合难自期") 这里用李白写《蜀道难》的典故作对比:当年李白感叹蜀道艰难、功业无成,而如今李馀是春风得意地回乡。诗人想到从此要和好友分离,就像大海中飘荡的小船,不知何时能再相见,充满不舍。
3. 临别赠言("长安米价高"到最后) 诗人以过来人身份给朋友忠告:京城生活不易(米价高),叮嘱朋友要谨慎处世。真正的友谊不是靠利益维持的,希望朋友记住做人原则比温饱更重要。最后以一杯饯行酒作结,道出远别的伤感。
全诗亮点: - 用"登山"比喻科举,用"锦江水"象征才情,形象生动 - 通过李白典故的对比,突出朋友的成就 - 把离别比作"海中船",体现再会无期的惆怅 - 最后的生活忠告展现真挚友情,没有虚浮的客套
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科举成功的喜悦、朋友离别的伤感以及真挚的人生忠告,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朴实深厚的情谊。
姚合
姚合,陕州硖石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。以诗名。登元和十一年(公元八一六年)进士第。初授武功主簿,人因称为姚武功。调富平、万年尉。宝历中,(公元八二六年左右)历监察御史,户部员外郎。出任荆、杭二州刺史。后为给事中,陕、虢观察使。与马戴、费冠卿、殷尧藩、张籍游,李频师事之。诗与贾岛齐名,号称“姚、贾”。仕终秘书监。合著有诗集十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及选王维、祖咏等十八人诗,为极玄集一卷,又摭古人诗联,叙其措意,各有体要,撰诗例一卷,(均《唐才子传》)并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