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八月十一日夜晚独坐赏月的场景,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,展现了静谧中的孤独与人生感慨。
前两句"风壑消群籁,月明清露漙"写夜深人静,风声停息,月光皎洁,露水晶莹。这里用"消群籁"形容万籁俱寂,营造出宁静的氛围。
中间四句写诗人的动作和所见。"无言重捲幔"写他默默卷起窗帘,"危坐一凭阑"写他端坐在栏杆旁。"秋水乾坤白"形容月光下的世界一片银白,"冰壶草木寒"用冰壶比喻月光清冷,连草木都透着寒意。这两句通过"白"和"寒"的对比,强化了月夜的清冷感。
最后两句"百年疏鬓影,回首却愁看"是点睛之笔。诗人看到自己稀疏的白发在月光下的影子,回首往事不禁忧愁。这里"百年"不是实指,而是表达人生短暂的意思,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全诗以月夜为背景,从外界的静谧写到内心的孤寂,最后落在对人生易老的感叹上。诗人用"白"、"寒"、"疏"等字眼,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。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,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典型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