琐窗寒 晓色
几点星黄,一弯月淡,晓寒庭宇。
疏帘掩映,望里迷濛轻雾。
数梵钟、百八声残,窗纱明灭兰釭炷。
看朦胧似暝,有谁解领,这般清趣。
江渚。
舣舟处。
记茗碗追凉,荷筒捐暑。
东风微白,略辨眠鸥沙路。
惜清游、那似伊人,啼襟更湿沾衣露。
向长亭、为我销魂,目断愁天苦。
疏帘掩映,望里迷濛轻雾。
数梵钟、百八声残,窗纱明灭兰釭炷。
看朦胧似暝,有谁解领,这般清趣。
江渚。
舣舟处。
记茗碗追凉,荷筒捐暑。
东风微白,略辨眠鸥沙路。
惜清游、那似伊人,啼襟更湿沾衣露。
向长亭、为我销魂,目断愁天苦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冷朦胧的清晨景象,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孤独怅惘的情绪。
上片写黎明前的静谧画面:天上残留着几点暗黄的星星,一弯淡月悬在空中,庭院里透着寒意。透过稀疏的竹帘望去,外面笼罩着轻雾。远处寺庙的钟声敲完了一百零八下(佛教晨钟的传统次数),窗纱上油灯的火焰忽明忽暗。这种朦胧似暗非暗的景象,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其中的清幽趣味。
下片转入回忆和抒情:想起江边停船的地方,曾经一起用荷叶当杯子喝凉茶消暑。此刻东方的天色微微发白,勉强能看清沙滩上熟睡的水鸟。可惜这样清雅的游玩,终究比不上心中思念的那个人。想到长亭送别时,对方泪湿衣襟的模样,此刻望向远方,只觉连天空都带着愁苦。
全词最动人的是"朦胧美"的营造:将破晓时分的光线变化、声音(钟声)、温度(晓寒)等元素交织,创造出既真实又带梦幻感的意境。最后把对故人的思念与天地相连,让个人的愁绪有了更广阔的投射空间,显得格外深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