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于1974年秋天,作者借梧桐树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。全诗通过梧桐树的变化,隐喻了作者五年来的心境变迁。
前两句写梧桐树阴曾是作者五年来珍惜的居所环境,但如今黄叶堆积的庭院却成了阻隔,暗示生活环境的变化。三四句用夜雨模糊视线、秋风吹落树叶的景象,比喻自己像漂泊的旅人一样视线迷茫,而故交旧友也如落叶般离散。
五六句转折写梧桐树被修剪后失去春色,只留下枯枝供野鸟栖息,暗指自己曾经的才华被压制,如今只能像枯木般勉强生存。最后两句是自我宽慰:离开这里后,新的环境应该会接纳我,让我可以尽情创作新诗。
全诗以梧桐树为线索,通过"惜阴-叶落-剪枝-枯木"的变化过程,巧妙表达了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怀才不遇、孤独坚守的复杂心境,最后仍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。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,自然景物与人生际遇浑然一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