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 其二

青螺一点故依然,草舍荒烟客可怜。
万里张骞曾凿空,九州邹衍欲谈天。
人从生死原轻散,笔到山川不易笺。
惟有无情芳草绿,犹铺书带旧堂前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奉命修订《一统志》时,看到先师旧居引发的感慨。

前两句描写眼前景象:远处青山像一枚青螺依然如旧,但先师的草舍已荒废在炊烟中,显得孤零零的很可怜。这里用"青螺"比喻山形,用"荒烟"烘托凄凉氛围。

中间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志向:汉代张骞开拓西域的壮举,战国邹衍谈论天下九州的胸怀。但马上转折说人生聚散本是常态,要把山河写进史书却不容易。这里透露出修史的责任感和力不从心的惆怅。

最后两句最妙:只有无情的芳草依然翠绿,像当年一样铺满先师书房前的台阶。用不变的草木反衬人事变迁,那抹"书带草"的绿色,既承载着对先师的怀念,又暗示学问的传承就像春草生生不息。

全诗通过荒废书堂的细节,把修史重任、师道传承、人生无常等厚重主题,举重若轻地融入芳草斜阳的日常画面中,含蓄深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