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黄鹤楼 其一 适大中丞崔公招饮,即席赋呈四章,兼以志别。并呈制府德济斋先生、学使开敬庵前辈
黄鹤楼前俯大荒,凭阑一望迥苍苍。
万家烟井沿江渚,百战山河付夕阳。
唱晚渔舟藏苇荻,排空雁字去潇湘。
我来恰值清秋候,木落天高露气凉。
万家烟井沿江渚,百战山河付夕阳。
唱晚渔舟藏苇荻,排空雁字去潇湘。
我来恰值清秋候,木落天高露气凉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鹤楼上看到的壮阔秋景,同时融入了历史沧桑感和离别之情。
前两句写登楼远眺:站在黄鹤楼上俯瞰广阔的原野,靠着栏杆望去,天地苍茫一片。这里用"大荒"和"苍苍"营造出宏大的空间感。
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所见之景:沿江的城镇炊烟袅袅,历经战火的山河沐浴在夕阳中。傍晚渔船躲进芦苇丛,大雁排成队飞往南方。这些画面既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(万家烟井),又有历史厚重感(百战山河),还有生动的自然细节(渔舟、雁阵),共同构成一幅立体的秋日江景图。
最后两句点明时节和感受:正值清爽的秋天,树叶飘落,天空高远,露水带着凉意。这里的"木落天高"既写实景,也暗含天地辽阔、人生短暂的感慨。
全诗通过黄鹤楼这个历史名楼为观察点,将眼前景、历史感和离别情巧妙融合。写景时远近结合、动静相宜,既有"万家烟井"的细腻,又有"百战山河"的恢弘,最后用清冷的秋意收束,让壮美的景色中透出淡淡的惆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