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陶诗六首·和归田园
皇天亦爱我,生我匡庐山。
勉承父母志,功史期少年。
既无取日手,远去穷虞渊。
又无谋生才,广有负郭田。
富贵两不谐,胡为乎世间。
眷言旉原居,宛在瀑布前。
野旷易得月,谷虚常带烟。
行歌紫芝曲,醉上香炉巅。
念此百年身,有此足以闲。
若乃不决去,使彼山凄然。
勉承父母志,功史期少年。
既无取日手,远去穷虞渊。
又无谋生才,广有负郭田。
富贵两不谐,胡为乎世间。
眷言旉原居,宛在瀑布前。
野旷易得月,谷虚常带烟。
行歌紫芝曲,醉上香炉巅。
念此百年身,有此足以闲。
若乃不决去,使彼山凄然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厌倦世俗追求、向往田园隐居的心境,语言直白却充满哲理。
开头用"皇天爱我"的浪漫说法,说自己生在庐山是上天的安排。他原本想完成父母期望,年轻时建功立业,但很快发现现实残酷——自己没有"取日手"(比喻扭转乾坤的能力),也缺乏谋生技能,虽然祖上留了些田地,但富贵两样都够不着,于是发出"何必留在俗世"的感慨。
接着描绘理想中的隐居生活:在瀑布边的开阔地带,夜晚容易看到月亮,山谷里常飘着雾气。他可以唱着隐士爱唱的紫芝曲,喝醉了就爬上香炉峰。想到人生不过百年,能这样悠闲度日就足够了。最后用拟人手法说:如果再不决断离开,连那座山都会为我感到凄凉,强调归隐的迫切性。
全诗魅力在于用生活化的比喻(如"取日手")和鲜活的画面(醉酒登山、夜月山雾),把中国古代文人"仕隐矛盾"的经典命题写得生动可感。最后"山凄然"的想象尤其巧妙,让自然景物有了人情味,更凸显作者对世俗的疏离感。
王阮
(?—1208)宋江州德安人,字南卿。王韶曾孙。孝宗隆兴元年进士。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。光宗绍熙中知濠州,整修战备,金人不敢犯。改知抚州。韩侂胄闻其名,特命入奏,诱以美官,遭拒大怒,批旨予祠。归隐庐山以终。有《义丰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