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西庵法眼安师

不闻庵外事,此意有谁知。
林壑路穷处,世途心尽时。
钟声来旧寺,月色下新池。
却笑承风者,区区老若为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僧人的超脱生活,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。

前两句写僧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——他住在山林深处的小庵里,不问世事,这种心境常人难以理解。"林壑路穷处"形容庵堂位置幽深,走到山路尽头才能到达;"世途心尽时"则暗示僧人已彻底放下世俗追求。

中间两句通过钟声和月色的描写,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。古寺钟声传来,月光洒在新修的水池上,这些细节展现了僧人清修生活的闲适与禅意。

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:诗人笑看那些追逐名利的人,他们终其一生忙忙碌碌,到头来又能得到什么呢?"承风者"指随波逐流、迎合世俗的人,"区区"带有轻视的意味,"老若为"则用反问语气表达对汲汲营营之人的怜悯。

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,通过对比隐居的宁静与世俗的劳碌,传递出淡泊名利、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。就像在说:与其在红尘中疲于奔命,不如像这位僧人一样,在山林间寻得内心的安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