耆英会 其二
四人三百一十岁,相知始为鹿鸣会。后来仕路各飞腾,半在朝中半江外。
金犀横带谢与王,事业功名两相配。龚潘白首尚为郎,胸襟洒落春云蔼。
伟哉英达四老成,用舍行藏总无愧。会中同游更五人,惟我庸愚荷遮盖。
朅来宴会少宰堂,百味珍羞杂莼脍。酒行随量坐序年,不偏致身官小大。
古选新诗首首赓,清风明月时时在。圣恩如海长自深,归来岂为宦成怠。
祗今居处贵养心,箧中那用三年艾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老友聚会,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:
1. 老友重逢的温暖 开头说四位老人加起来310岁,年轻时一起参加科举(鹿鸣会是科举庆功宴),后来各自发展,有人做官有人隐居。现在白发苍苍重聚,就像春天云霞般和谐。
2. 不同的人生选择 诗中提到两类朋友:一类像谢安、王导(东晋名臣)那样功成名就;另一类像龚遂、潘岳(历史人物)到老还是小官,但他们都活得坦荡。这说明成功没有标准答案,心安理得最重要。
3. 聚会的欢乐场景 在豪宅里吃着山珍海味(莼菜脍是江南名菜),按年龄而非官位排座,大家轮流作诗。这种"清风明月"般的氛围,比官职高低更珍贵。
4. 晚年的人生智慧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:虽然受过皇恩,但退休后更注重修养身心("贵养心"),不需要囤积药材("三年艾"典故),暗示顺其自然才是长寿之道。
全诗用家常话写深刻理,比如"胸襟洒落春云蔼"用云朵比喻豁达心态,"清风明月时时在"把抽象友情写得可见可感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——不攀比官职,不纠结得失,只珍惜当下与老友把酒吟诗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