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曲篇
绿窗窈窕通明月,朱弦奏罢何疏越。
燕姬艳舞方具陈,郑女清歌相对发。
玲珑宛转绕翠屏,梁尘飒飒花冥冥。
师传翻使惊恊律,心妙直欲追秦青。
已听泠然振林木,复闻馀响流空谷。
将无哀乐动人心,苏门之啸秦庭哭。
当筵但见春融融,无限玉树摇东风。
周郎欲顾曾无误,延年女弟徒称工。
新声能令旧声变,贯珠不断危如线。
偶觉凄清拂黛蛾,时为掩抑看团扇。
画栋轻云夜不飞,凤凰肯逐箫声归。
但怜白雪知音少,岂是红妆绝代稀。
云鬟零乱歌才阕,东方欲明银烛灭。
淳于一石自沉酣,不使冠缨座中绝。
燕姬艳舞方具陈,郑女清歌相对发。
玲珑宛转绕翠屏,梁尘飒飒花冥冥。
师传翻使惊恊律,心妙直欲追秦青。
已听泠然振林木,复闻馀响流空谷。
将无哀乐动人心,苏门之啸秦庭哭。
当筵但见春融融,无限玉树摇东风。
周郎欲顾曾无误,延年女弟徒称工。
新声能令旧声变,贯珠不断危如线。
偶觉凄清拂黛蛾,时为掩抑看团扇。
画栋轻云夜不飞,凤凰肯逐箫声归。
但怜白雪知音少,岂是红妆绝代稀。
云鬟零乱歌才阕,东方欲明银烛灭。
淳于一石自沉酣,不使冠缨座中绝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贵族夜宴上的音乐歌舞表演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描写,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感慨。
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
1. 表演场景(开头到"贯珠不断危如线") 诗人用"绿窗""明月"营造出雅致的夜晚氛围,描写了燕国舞姬的艳舞、郑国歌女的清唱。音乐声在梁间回荡,连屏风都仿佛跟着旋律转动。琴师技艺高超,歌声美妙得能震动林木、在空谷回响。这里用"贯珠不断"形容歌声像一串珍珠般连贯流畅。
2. 情感共鸣("偶觉凄清拂黛蛾"到"岂是红妆绝代稀") 表演触动了观众情绪,有人皱眉伤感,有人用团扇遮面。诗人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故事,感叹真正懂艺术的人太少。用"白雪"比喻高雅艺术,说不是缺少美女艺人,而是缺少知音。
3. 宴席尾声(最后六句) 描写宴会即将结束的场景:歌声停歇,发髻散乱,蜡烛将尽,天色渐明。宾客们像喝了淳于髡那样沉醉,不愿散去。最后一句暗示宴会热闹到有人醉得连帽子都戴不稳了。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 1. 画面感极强,仿佛让读者亲眼看到歌舞表演 2. 声音描写生动,用"振林木""流空谷"等让读者"听到"音乐 3. 情感丰富,从开始的欢乐到中间的感慨,再到结尾的沉醉 4. 用典自然,把历史典故融入现场描写中 5. 结尾余韵悠长,用宾客不愿离场侧面表现艺术的感染力
诗人通过这场夜宴,既展现了古代音乐艺术的精妙,也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,最后回归到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。
张元凯
苏州吴县人,字左虞。少习《毛诗》。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,督运漕粮北上,有功不得叙,自免归。悒悒不得志,以酒自放,酒酣谈天下事,慷慨风发。工诗,有《伐檀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