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无想斋(癸巳)
挥戈何计反流光,寄身与世久低昂。
下土无因叫天阊,终然块独守空堂。
天下熙熙孰知方,天自不变道为常。
忆昔江边共举觞,春酒何似江流长。
还如刘伶对嵇康,解酲犹须进酒浆。
玉山将崩濯沧浪,千顷岂可以斗量。
知君才不逊豫樟,瑚琏不用空琅琅。
身毒归来筑山房,藏经万卷日取将。
眠食不离经卷旁,口诵万言目十行。
闲来出游携锦囊,赋诗往往到宋唐。
眼看北阙等北邙,种豆南山自不妨。
今我止酒远酒坊,离心唯托南斗彰。
下土无因叫天阊,终然块独守空堂。
天下熙熙孰知方,天自不变道为常。
忆昔江边共举觞,春酒何似江流长。
还如刘伶对嵇康,解酲犹须进酒浆。
玉山将崩濯沧浪,千顷岂可以斗量。
知君才不逊豫樟,瑚琏不用空琅琅。
身毒归来筑山房,藏经万卷日取将。
眠食不离经卷旁,口诵万言目十行。
闲来出游携锦囊,赋诗往往到宋唐。
眼看北阙等北邙,种豆南山自不妨。
今我止酒远酒坊,离心唯托南斗彰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、对世道人心的感慨,同时展现了文人超脱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精神追求。
开头四句写时光无法倒流("挥戈何计反流光"),诗人感觉自己在这世上沉浮太久("寄身与世久低昂")。他想向天诉说苦闷却无门可入("下土无因叫天阊"),最终只能孤独地守着空荡的屋子("终然块独守空堂")。
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写世态:世人忙忙碌碌却不懂正道("天下熙熙孰知方"),而天道永恒不变。接着回忆与友人江边饮酒的快乐时光,用刘伶和嵇康(历史上有名的酒友)的典故,说即使酒醒了还要继续喝,表现出豪放的文人情怀。
后八句转向对友人学识的赞美:说他才华堪比珍贵木材(豫樟),像贵重礼器(瑚琏)却未被重用。友人从印度(身毒)归来后建书房藏书万卷,日夜苦读("眠食不离经卷旁"),读书速度极快("口诵万言目十行")。闲暇时带着诗袋出游,写诗能媲美唐宋大家。
结尾四句表明态度:看透官场如坟场("北阙等北邙"),宁愿归隐种豆。诗人自己已戒酒远离酒坊,只能把心事寄托给天上的星辰("离心唯托南斗彰")。
全诗通过时光、饮酒、读书三条线索,展现了一个传统文人在现实困境中保持精神追求的生活状态,既有对世事的无奈,也有超脱的智慧。诗中用典自然,比喻生动,把深刻的人生感悟用日常意象表达出来,读来既有共鸣又不失雅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