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之日本哲维以中吴道中诗见寄舟出吴淞次韵寄答(乙亥)
大艑殊嵯峨,解缆一何陡。
舟移人不觉,市楼却而走。
回看树如荠,不辨桃与柳。
船廊一伫立,入海知已久。
沧波色不改,嗟我早皓首。
吾知尚无涯,一默澄万有。
平生江海意,俗眼笑衰朽。
觇国岂无方,引镜真自丑。
苍天本不醉,国人皆中酒。
救酲须及时,怀哉望吾友。
舟移人不觉,市楼却而走。
回看树如荠,不辨桃与柳。
船廊一伫立,入海知已久。
沧波色不改,嗟我早皓首。
吾知尚无涯,一默澄万有。
平生江海意,俗眼笑衰朽。
觇国岂无方,引镜真自丑。
苍天本不醉,国人皆中酒。
救酲须及时,怀哉望吾友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船离开吴淞口前往日本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感慨,展现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。
开头描写大船高耸,解缆启程的突然。船一动,人还没反应过来,岸上的市楼就快速后退了。回头看岸上的树木变得像小草一样分不清桃树柳树,说明船已经走远。诗人站在船廊上发呆,不知不觉船已驶入大海很久。
面对不变的苍茫海波,诗人感叹自己头发早已花白。他知道大海无边无际,沉默中仿佛能净化世间万物。这一生向往江海自由,却被世俗眼光嘲笑为衰老无用。
后半段转向深沉思考:观察国家现状并非没有方法,但就像照镜子会看到自己的丑陋一样令人难受。苍天本是清醒的,可国人却都像喝醉了一般糊涂。诗人呼吁要及时"解酒"清醒,并深切地寄望于远方的朋友。
全诗妙在把乘船远行的物理移动,与人生境遇、国家命运的精神思考自然融合。用"船移人不觉"写离别之突然,用"树如荠"写距离之远,用"中酒"比喻国民麻木,都特别形象。最后把个人感伤升华为对国家现状的忧思,显得格外厚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