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马道士

水共逍遥云共孤,混时言笑只佯愚。
经年但醉宜城酒,千里惟担华岳图。
寻野鹤来空碧洞,觅琴僧去渡重湖。
人间再见知何日,乞取先生石辘轳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道士形象,充满仙风道骨的生活情趣。

首联"水共逍遥云共孤,混时言笑只佯愚":马道士像流水般自在,像浮云般无牵无挂。在俗世中,他谈笑自若,却故意装傻,不露锋芒。

颔联"经年但醉宜城酒,千里惟担华岳图":他整年沉醉在宜城美酒中,行囊里只带着华山的美景图。这两句展现了他嗜酒爱山、洒脱不羁的性格。

颈联"寻野鹤来空碧洞,觅琴僧去渡重湖":他追寻野鹤来到幽深山洞,为访琴僧不惜渡过大湖。这些行为突显了他远离尘世、追求高雅的生活态度。

尾联"人间再见知何日,乞取先生石辘轳":诗人感慨不知何时能再相见,甚至想讨要马道士的石辘轳(可能指炼丹器具或随身宝物),表达了对马道士超凡境界的向往。

全诗通过饮酒、游山、访友等生活片段,塑造了一位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。诗人用质朴的语言,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,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。诗中"野鹤""琴僧"等意象清新脱俗,整体意境空灵悠远,读来令人心生向往。

李九龄

李九龄生卒年不详。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唐末进士。入宋,又中太祖乾德二年(公元964年)进士第三名。一说乾德五年(公元967年)进士(《瀛奎律髓》卷四八)。尝为蓬州蓬池令(《舆地纪胜》卷一八八)。 开宝六年(公元973年)与卢多逊、扈蒙等同修《五代史》。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,因社会动荡,一生抱负难以伸展。著有《李九龄诗》一卷,皆七言绝句。《全唐诗》录存二十三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