妾薄命
昔郎年少时,妾在兰闺中。
见郎锦城西,绿駬嘶春风。
妾作郎家妇,郎行万里舟。
妾心无所愿,欲作长江流。
妾不如春月,花开到郎侧。
郎心匪飘风,妾无倾城色。
桃花红复红,江水深复深。
花红强似面,水深不如心。
流萤度珠帘,秋夜长无极。
为郎制罗衣,泪痕密如织。
妾始嫁郎时,永言受郎恩。
但得郎舟回,妾愿锁长门。
岁序不可转,六月或清霜。
郎岂无归日,时复理红装。
见郎锦城西,绿駬嘶春风。
妾作郎家妇,郎行万里舟。
妾心无所愿,欲作长江流。
妾不如春月,花开到郎侧。
郎心匪飘风,妾无倾城色。
桃花红复红,江水深复深。
花红强似面,水深不如心。
流萤度珠帘,秋夜长无极。
为郎制罗衣,泪痕密如织。
妾始嫁郎时,永言受郎恩。
但得郎舟回,妾愿锁长门。
岁序不可转,六月或清霜。
郎岂无归日,时复理红装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一位妻子的口吻,讲述了她从少女时代到婚后的情感历程,表达了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和忠贞。全诗语言朴素却情感真挚,像一封穿越时空的家书。
开篇用"绿駬嘶春风"的骏马意象,生动再现了少女时代初见丈夫时的心动场景。婚后丈夫远行,她将思念比作"长江流",既写出思念的绵长,又暗含无法追随的无奈。
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:她羡慕春月能照到丈夫身边,自叹没有倾国美貌;用"桃花红复红"反衬自己容颜易老,而"水深不如心"强调感情比江水更深沉。这些比喻贴近生活,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摸。
"泪痕密如织"这个细节尤为动人,缝制衣服时泪水与针线交织,无声胜有声。结尾处"六月或清霜"的异常天象,暗示等待的煎熬,但即便丈夫归来遥遥无期,她仍坚持"时复理红装",保持着相见时的期待。
全诗最打动人心的,是妻子那种"锁长门也心甘"的执着。没有激烈言辞,却在日常等待中展现出传统女性柔韧如蒲草般的生命力,这种含蓄而深沉的爱,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情感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