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山道中

荒村篱落树成围,千叠晴云屋上飞。
远水石梁双鹭下,斜阳萧寺一僧归。
虽无脚力寻岩径,尚有心情叩板扉。
伫立沙头寒栗栗,四山空翠湿单衣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村晚景图,充满了自然与禅意。

前四句是视觉的画卷:荒凉的村子被树木环绕,屋顶上飘着层层叠叠的晴云。远处石桥边有白鹭飞落,夕阳下的古寺里,一个僧人正缓步归来。这些画面由近及远,动静结合,像电影镜头般缓缓展开,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宁静感。

后四句转向内心感受:诗人说自己虽然体力不济无法登山,却仍有兴致去敲村民的门。最后两句最妙——他站在河滩上突然感到寒意,原来是被四周青山的翠色浸湿了衣衫。这里用"湿单衣"来形容山色之浓,仿佛绿色能渗入衣服,把无形的景色写得可触可感,新颖又生动。

全诗用最朴实的乡村元素——荒村、晴云、石桥、白鹭、寺庙、僧人,构建出空灵意境。特别是结尾处将视觉(翠绿)转化为触觉(湿冷),让读者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山间的清幽与凉意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