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明斋咏怀

忆昔园林趋觐回,朱门静掩不轻开。
怡情看竹邀僧话,余事移松傍水栽。
勤政原因涵养到,任劳却自静功来。
万机日日如丝绪,勉竭心思手自裁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回忆往昔在园林中的宁静生活,以及他勤政为民的心境。

首先,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园林中拜访朋友后归来的情景。当时,朱红色的园林大门静静地关闭着,不轻易开启。这里“朱门静掩不轻开”描绘了一个宁静、私密的环境,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。

接着,诗人提到他在园林中怡然自得地观赏竹子,邀请僧人一起谈论佛法。这表明诗人喜欢清静的生活,追求心灵的安宁。同时,“怡情看竹邀僧话”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。

然后,诗人提到自己除了勤政之外,还喜欢移栽松树,将其栽种在水边。这表明诗人不仅关注国家大事,还注重个人修养和自然环境。在这里,“余事移松傍水栽”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。

在诗的第三部分,诗人阐述了勤政的原因。他认为,勤政源于自己的涵养,即内心的修养。这里的“勤政原因涵养到”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勤政的重要性。

最后,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国家大事时的态度。他说,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,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处理。这里的“万机日日如丝绪,勉竭心思手自裁”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。

总之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往昔在园林中的宁静生活,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喜爱、对佛法的崇敬、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。这首诗既有诗意,又充满哲理,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力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