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林上舍还郧

成均卒业竟三冬,回首家乡归兴浓。
驿路逢春梅几树,客窗谈别酒千钟。
霜横古道嘶疲马,月满空山听曙钟。
才识如君应不负,早携书剑觐重瞳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林上舍的学子完成学业后返乡的情景,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
首联"成均卒业竟三冬,回首家乡归兴浓"直接点明主题:在国子监(古代最高学府)苦读三年后,终于完成学业,思乡之情愈发浓烈,归心似箭。这里用"三冬"代指三年寒窗苦读,既点明时间,又暗示求学艰辛。

中间两联通过四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归途情景: - "驿路逢春梅几树":在驿站路边看到几株报春的梅花,暗示归途正值初春时节。 - "客窗谈别酒千钟":在客栈与友人把酒话别,千杯不醉的豪迈中藏着不舍。 - "霜横古道嘶疲马":清晨结霜的古道上,疲惫的马儿嘶鸣,写出旅途艰辛。 - "月满空山听曙钟":月挂空山时听到晨钟,既显孤独又暗示即将天明赶路。

尾联"才识如君应不负,早携书剑觐重瞳"是临别赠言:以你的才华定能有所作为,期待你早日带着学识(书)和武艺(剑)去面见皇帝(重瞳代指帝王),实现抱负。这里既是对友人的勉励,也暗含对其仕途的祝福。

全诗亮点在于: 1. 时空转换自然:从三年苦读到归途见闻,再到未来期许,脉络清晰。 2. 画面感强烈:梅树、酒宴、霜马、月山等意象共同构成生动的送别画卷。 3. 情感真挚:既有游子归乡的急切,又有友人分别的不舍,还有对未来的憧憬。

诗人通过典型场景的选取和细腻描写,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场古代学子的毕业返乡之旅,感受到那份混合着疲惫、期待与豪情的复杂心绪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