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桐庐邑二首

隐君无姓字,何代至今存。
数里山为宅,两株桐是孙。
人烟半峰碧,溪水带潮浑。
多少来游客,茫茫蹋药根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场景,充满了自然与宁静的意境。

开头两句"隐君无姓字,何代至今存",直接点出这位隐士的神秘感——连姓名都不为人知,却世代生活在这里。这种写法让读者立刻感受到隐士的超凡脱俗。

"数里山为宅,两株桐是孙"这两句特别生动。把整座山比作隐士的家,两棵桐树比作他的子孙,既表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,又暗示他可能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很久。

"人烟半峰碧,溪水带潮浑"描绘了一幅山水画:半山腰上隐约可见几户人家,溪水混着潮水缓缓流淌。这里的"碧"和"浑"形成色彩和质感的对比,让画面更立体。

最后两句"多少来游客,茫茫蹋药根"很有深意。虽然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,但他们只是茫然地踩着草药根,暗示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理解隐士的生活真谛。这里的"蹋药根"既是写实,也暗含对世俗之人的轻微讽刺。

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,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,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。诗中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交融,既有画面感,又引人深思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美。

张景脩

张景脩,字敏叔,常州(今属江苏)人。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进士。神宗元丰末知饶州浮梁县(《石林诗话》卷中)。后两为宪漕,五典郡符,历仕神宗、哲宗、徽宗三朝,官终祠部郎中,年七十馀卒。有《张祠部集》,已佚。事见《中吴纪闻》卷三。今录诗二十七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