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郊晚行 其三

好景不肯常,况兹桑榆促。
村厨爆湿薪,烟帛起纯束。
一暝万形齐,何由著閒瞩。
巢禽戢动羽,途人断归躅。
清豪振凉蛩,健语共相勖。
郊路熟可循,林黑误已数。
赖有流萤飞,高下闪古绿。
荒凉兴未摧,寂静意偏属。
心镜终澄明,行吟多所触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郊外漫步的所见所感,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微妙联系。

前四句写黄昏的紧迫感:美好景色总是短暂,夕阳西下就像人生暮年般匆匆。村里湿柴燃烧的烟雾笔直升空,暗示着农家生活的质朴。接着用"一暝万形齐"形容夜幕降临后万物轮廓模糊,视线受阻的体验,巢中鸟儿收拢翅膀、路上行人断绝的细节强化了暮色四合的氛围。

中间部分转向听觉:蟋蟀的清亮鸣叫像在互相鼓励,这种拟人化描写让秋夜充满生机。迷路时流萤的出现宛如自然馈赠的指路灯,它们在深绿草木间高低飞舞的画面,既化解了迷路的焦虑,又平添诗意。

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悟:虽然环境荒凉,但探索的兴致不减;尽管四周寂静,反而更觉心灵专注。结尾点明主旨——当内心像明镜般澄澈时,行走中的每个细节都能引发深刻感悟。全诗通过视觉(流萤、烟雾)、听觉(虫鸣)、触觉(凉意)的多重感受,完成了一次从迷途到领悟的心灵之旅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