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观月(此诗收于赖子清《台湾诗醇》。)

独于残漏一登楼,似水银河宿雨收。
得月最难如此夜,多愁终古不宜秋。
仍望云气思人海,自向星辰问斗牛。
寂寂千山烽火后,不逢南雁话离忧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夜晚登楼望月的场景,充满了孤独与忧思。

诗的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深夜登上高楼,此时雨过天晴,银河清澈如水。这样的夜晚能看到月亮实属难得,但秋天的萧瑟却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愁绪。

中间部分写诗人望着天上的云彩,思绪飘向远方的大海;对着星辰询问北斗星的方位。这里用"思人海"和"问斗牛"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方向的迷茫。

最后两句点明了时代背景:战火刚刚平息,千山寂静,却看不到南飞的大雁来传递思念之情。这里的"烽火"暗示了战争,"南雁"象征着书信往来,整句表达了战后与亲人失去联系的痛苦。

全诗通过夜、雨、月、星等意象,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,将个人愁思与时代苦难巧妙结合,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,又饱含深沉的家国情怀。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,让读者感受到战乱年代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。

0